海上云天,天下珠海。10月29日-31日,CGC2020中華醫學會第二十次全國消化系病學術會議在珠海隆重召開。
來自國內外的業內大咖、專家齊聚珠海,共同就消化系病學醫療發展展開深入研討。同時舉辦了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成立40周年慶典,全面展示新時代中國消化病學的發展成就。上海芯超有幸受邀參加此次大會。
展會上,上海芯超帶來的《消化臨床學科建設CBDTM模式》吸引了廣大專家、同道駐足和討論。大會期間,郜恒駿教授分別做《我國生物樣本NSBAAA時代:消化病轉化研究的春天》和《新型消化道腫瘤臨床學科建設:CBDTM模式的探索》專題報告。專題一:《我國生物樣本NSBAAA時代:消化病轉化研究的春天》
專題報告中,郜教授首先講到2009年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/上海芯超牽頭創立了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組織生物樣本庫分會, 2011年組織專家制定了中國醫藥生物技術生物樣本庫行業標準,并于2012年組織翻譯了國際生物與環境樣本庫協會(ISBER)最佳實踐,開展了大量教育培訓、學術交流和國際合作。從2015年9月11日全國生物樣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(SAC/TC559)成立開始,就建立了生物樣本國家標準技術體系并于2019年發布了第一個中國生物樣本國家標準(郜恒駿等GB/T37864 2019)。同時牽頭推進了國家CNAS生物樣本認可準則頒發,并舉辦了第一、二屆全國內審員培訓班。尤為重要的是2019年國家頒布《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》。中國生物樣本庫邁進行政許可下、被認可的標準化生物樣本庫進入NSBAAA(National Standardized Biobank with Administrative Approval and Accreditation)時代。
他特別強調,生物樣本庫建立的過程一定要規范化,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建立,并向國家科技部申請得到人類遺傳資源保藏許可方可開展工作。在獲得行政許可和認證的標準化生物樣本庫基礎上,以患者為中心,開展大數據和組學研究,建立從“樣本”到“產品”完整的體系,對各種病癥的預防、診療有很大的幫助與意義。此外,他還指出了生物樣本庫建設不能過于強調樣本數量,而需要比質量、比使用率、比轉化成功率、比共享因子,使生物樣本庫成為“活庫”,從而促進我國生命科學與生物醫藥研究質量和轉化醫學發展進程。專題二:《新型消化道腫瘤臨床學科建設:CBDTM模式的探索》郜恒駿教授在演講中重點解釋了新型臨床醫學學科建設的CBDTM發展宗旨與模式以及8P臨床轉化醫學。
新型臨床醫學學科建設的CBDTM發展宗旨是一切“以患者為中心”C,其模式是首先建立標準化、高質量的重大疾病與人群隊列生物樣本庫B,在此基礎上開展高水準學科建設D,推進轉化研究T,最終實現臨床個性化精準醫學M。8P臨床轉化醫學則是針對患者(Patient,P)急需解決的系列臨床重要問題,爭取科研項目(Project,P),開展臨床研究并撰寫論文(Paper,P),獲得成果獎(Prize,P),從而產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(Patent,P)與有重大臨床應用價值的產品(Product,P)并獲批上市,切實解決患者(Patient,P)問題并產生經濟效益(Profit,P),稱之為8P臨床轉化醫學。通過實施8P臨床轉化醫學構建了完善的從“患者問題”到“解決患者問題方法”,從“樣品”到“產品”的快速轉化體系。郜教授提到,CBDTM模式在國外已有了很成功的案例。比如美國Exact Sciences通過建立大規模的結直腸癌糞便樣本庫,基于樣本庫研究結直腸癌生物標記物,成功研發出結直腸癌早篩產品Cologuard并獲得FDA批準,使患者獲益。在國內,郜教授帶領芯超醫學團隊也基于CBDTM模式與8P臨床轉化醫學的,以患者為中心,建立了中國幽門螺桿菌分子醫學中心,打造了完善的幽門螺桿菌耐藥菌株樣本庫,并基于樣本庫開展幽門螺桿菌個性化精準治療研究,通過個性化精準治療提高了幽門螺桿菌根除率,減少了治療中的不良反應,使患者收益,極大地促進了幽門螺桿菌臨床學科建設的健康與可持續發展。本次大會規模大、層次高、影響力強,彰顯了中國消化人的醫者仁心、精誠擔當與攻堅克難的精神。同時,此次大會的勝利召開,必將進一步提升全國消化系疾病的預防、科研及診療水平,增進各學科醫務人員對消化系疾病的認知,從而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醫療服務。